最新消息

2022/12/16 唸名校收入就會比較高嗎? 因果思考法!

【唸名校收入就會比較高嗎? 提升思辨力的因果思考法】
每次的思辨課總是令孩子們特別期待,學生說長得像流星花園男主角的的廷廷老師,請大家思考討論:
「唸名校收入就會比較高嗎?」
有些小孩很直覺馬上回答,會呀,不然大家為什麼要那麼努力考好大學?
有些孩子則馬上舉出報章媒體看過的一些特例,學歷不高也賺很多錢的名人...
根據以上這些「客觀」證據,好像可以推得一個結論:
唸名校,「不一定」會讓一個人領高薪,
所以,「名校與收入無關!」??
按照這推論邏輯,
有人抽菸,得了肺癌,
有人不抽菸,也得了肺癌,
所以,「抽菸與肺癌無關!」
這樣的推論,很明顯是有問題,甚至是非常荒謬的。
遺憾的是,沒受過訓練的人,在下結論或判斷時,經常是這種「個案」、「特例」式的思考,
廷廷老師告訴孩子們,這是第一種層次的『個案式思考』。
接著有孩子提出,應該要多看一些人的例子才準,
老師鼓勵孩子:『不錯喔,你已經進到第二層次的思考--數據思考了』!
有基本科學素養的人,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,至少都會進入第二層思考,「數據思考」。
數據思考的人會意識到,要判斷名校與收入的關係,
個案,僅僅只是單獨的「點」,無法做出任何結論。
必須有足夠多的數據點,才能將點連成線,看出其規律和趨勢。
以名校與收入的例子來說,
統計數據表明,學校排名與收入,有著高度正相關。
所以,結論是:
「名校與收入,有相關!」
能思考到這一層,已經是具有基本思辨能力了。
但真正的思辨高手,還會再往下想一層,也就是進入第三層思考,「因果思考」。
兩件事『有相關』與『互為因果』,有什麼差別呢?
名校跟收入是有相關的,還是名校『導致』收入高呢?
老師進一步提出挑戰,你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,來『證明』唸名校收入會不會比較高?
孩子們踴躍的發言討論:
『找一群考上名校的人,跟一群不是名校的人,來統計他們未來的收入..』
『可是說不定考上名校的人,很多是大老闆兒子,去爸爸公司上班收入就比一般人高呢?』
『先找一群家庭經濟背景相似的人,再分成唸名校跟非名校的...』
…..
這樣的實驗哪些是控制變因呢?真有辦法準確控制嗎?會不會有其他變因?
有人不斷提想法,有人不斷挑戰該想法,彼此辯證的考量點也愈來愈細膩多元,
每一堂思辨課都不斷地辯證討論,孩子們的思考習慣與論證能力,持續進化升級中...
#樂之學苑課堂側寫
#思辨表達
#你是否也曾搞混有相關與互為因果的事件呢
#最後老師也分享知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是如何設計實驗的
#答案是什麼呢
#花若盛開蝴蝶自來
#不用盲目追求進入名校而是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