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2022/11/03 樂之學苑思辨式歷史課

【你會問石頭跟破瓶子什麼問題呢?】
第一堂歷史課,老師先給孩子們看考古出土的兩張照片,一張形狀比較狹長尖銳像是石頭的物品,一張是一個有點缺角的陶瓶。
老師問,關於這兩個考古器物,你會想問什麼問題呢?
『這個距離現在有多久?』
『這個是拿來做什麼用的?』
『這是真的古文物嗎?還是仿冒的?』
『這個文物附近有其他東西嗎?』....

孩子們七嘴八舌問了許多問題。
老師再問,那你們覺得這兩種器物有什麼差別?功用可能會是做什麼的?
『石頭比較像是武器』
『陶瓶有可能是拿來煮東西、裝食物』....
『陶瓶有可能拿來釀酒...』....
老師指出,『你們的問題』正是開啟考古研究的方向,而『你們的答案』正是這個石頭與陶罐可以提供這些問題的『證據』,然後讓學生從課文對於考古文化的說明中去對應剛剛討論到的『問題』與『證據』。
老師進一步提出,考古學家還會問:
『除了這個,還有什麼?誰在使用?他們過著怎麼樣的生活?..』
這樣的問題下『石頭』與『破瓶子』又可以成為提供推論的證據,考古學家從陶器來推論農業的出現,有人口的聚落、有交易的出現,文明也接著出現,為了區別,才有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的區別。
一樣是介紹歷史時代的分期,老師卻能用問問題,來開啟孩子的興趣,同時對於有回應到自己問題的課文內容,孩子的印象自然更為深刻。

💡歷史課下一個任務,是『歷史是過去的事實?還是過去的解釋?』
課本上說:『臺灣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?』
老師請孩子們找出歷史課本上的觀點為何?如何推論的?
另外也請孩子們參考樂之的歷史參考書『臺灣歷史圖說』,找出這本書的觀點為何?如何推論的?
讓孩子們知道:🌟『歷史是過去的紀錄,未必是過去真正發生的事。』
談歷史必須倚賴紀錄,帶出歷史學科的特質,歷史不是過去的事實,而是歷史學家面對過去問問題,必須藉由紀錄作為證據,對於過去所進行的推論或解釋。
因此,
讀歷史,必須心裡要有個歷史學家,
讀文章,必須心裡要有個作者,
所以歷史、文章,都會有🔍『觀點』,
擁有這樣的思維,以後就不要太容易被看到的歷史資料牽著鼻子走(甚至新聞時事也是),
孩子可以練習尋找更多證據,來印證觀點。
這是開啟學習歷史旅程最重要的入門課!